找到相关内容5558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花一世界:天下赵州生活禅

    印度社会也非同寻常。   王子以“中道”为修行的基本方式,以禅定为修证的主要手段;35岁时,他在宇宙人生的真理,其后,他将自己的所得如实地传授给弟子们,被尊称为“佛陀”。   佛陀以其伟大的...北京房山云居石经,和赵县的陀罗尼经幢一样,都体现了古人的信仰之力。那些不知姓名的匠人,艰辛地挥动凿锤,尝试着让佛教存在更久远。   石塔东路29号,柏林禅寺的确切地址,命名这个地址时,是以陀罗尼经幢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794088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死,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。佛说“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,不能”。又说了种种法门,来对治众生的心病。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,信众生皆可成佛。[[3]]   虚云在《末法僧徒之衰相》一文中...今教汝等实心实行,正语正言,毋谎行谄诈,邪言妄语,自损心术,引坏他人。出入须要端身正视,徐徐而行。毋乱跑,毋左右顾视。若遇上座,站立一旁候过,毋相闯及擦肩而行;在内、在外,处众人群,须要上恭下敬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
  •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

    众生所同具,无二无别,若离了妄想执着,就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,就是佛,否则就是众生。只因为我们从无量劫来,迷沦生死,染污久了,不能当下顿脱妄想,实见本性,所以要参禅。[[3]]   禅学的基本原理就是众生本来就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或者说众生本来就是佛。如果我们能当下顿脱妄想、实见本性,则无所谓参禅、修行,虚云说:   法本无法,一落言诠,即非实义。了此一心,本来是佛,直下无事,各各现成,说修说...

    伍先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5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  二、无明的当下顿断   1、顿悟在“本源”层面上的含义   佛陀睹明星证道时说,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以妄念故,不能。若离妄想,一切智、自然智,即现前。无明妄想是证见佛...解脱,就只能虔心修行了。   2、禅的实践特性   经云:“此法须行,不在口念,口念不行,如幻如化”。[[5]]禅法是行门,须亲自践行才可以真实受用。然而修行常被当作口号来讲,人们因历劫以来被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信为道源功德母,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,是做不好的,我们要了生脱死,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。”[[3]]那么这个坚固信心是什么呢?“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,不能;又说了种种法门,来对治众生的心病。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,信众生皆可成佛。”[[4]]也就是对佛说的话要坚信,坚信众生都可以成佛,自已是佛,不要到外面去求佛。虚云和尚强调,“了此一心本来是佛,直下无事,各各现成。说修说,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
  • 放生·放死

    上辈子因为供养佛陀蜂蜜,使他不但脱离畜生道,而且随佛出家,最后圣果。 所以各位,同样的,你若是乱吐痰,将来身上都是臭臭的味道,如果你天天用鲜花供佛,帮助贫穷人,身体会不会香香的?就这个道理,所以...鸟类虫鱼的行为与精神同时扩展到拯救保护人类上,致力于人类困难的救助,我想,这是更大范围更大意义的放生。同时,也却除了放生鸟类虫鱼产生弊端的根源,实乃一举二,何乐而不更着力地为之呢? [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294625.html
  • 洪州禅的思想特色

      道;若执因缘修成者,即属因缘外道。执有,即属常见外   道;执无,即属断见外道;执亦有亦无,即属边见外道;执非有   非无,即属空见外道,亦云愚痴外道。只如今但莫作佛见、涅   槃等见,...禅法。这种方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表现十分自然、朴实,这对于禅宗师徒关系的融洽化,以及参禅问学、传法授徒手段的多样化,具有深远意义。   道一(709-788),汉州什邡(今四川什邡人),俗姓马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4994912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戒俱急,二乘急戒缓,三戒急乘缓,四乘戒俱缓。”,天台智颛以理戒与事戒来分别乘与戒,理戒即为智慧。“乘”指包含大小乘在内的所有智慧,如小乘观智、四谛、十二因缘以及大乘般若智慧等等,皆称为乘:戒,指用以...戒法并序》一文中指出:“经云:若以十善化人,如将毒蓟与人。虽一期人天之报,不免生死毒发,终不山轮问,翻增业垢,若以小乘开化,即是大乘冤鸩,解脱深坑可畏之处。《经》云:宁起狐狼野干心,不起声闻辟支佛意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或者“为真谛而说俗谛”,佛就是依此二谛来为众生说法的:“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。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”,众生也应该以俗谛为阶梯,由俗人真,去真谛,“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二谛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...真不空”,这种空论显然“空”还不够彻底。   心无宗 代表人物有支愍度、竺法蕴(一作竺法温)和道恒等人。该宗对般若空义的理解是:“有,有形也;无,无像也。有形不可无,无像不可有。而经称色无者,但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
  • 临济宗的祖庭——海会寺

    口头禅”,真正的空只是在彻悟后的情况下,才变成“有”。所以只有突破语言的局限和阻碍,才有望体会到真空,般若,才能得到“大脱空”的境界。所说的“山河大地是佛,草木丛林是佛”,指的不是山河大地、草木丛林...圆满的,是没有欠缺的。所谓的解空者是此心性者,因为空性本身是无分限的。所以,不能由日常的思维语言去分别把握,而只能是整体的契合。   清远又在这篇文章中说:“近世皆曰:无不足道,比旭饭箩,边坐边...

    妙慧 周会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095766.html